《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5-03-01 00:27:32
《安妮日记》读后感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5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安妮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安妮在密室里的生活,尽管密室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无味,但在她的笔下却显得生动有趣。在日记中,安妮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13岁的她,却表现得如此成熟,与她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中。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可以上学,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同伴一起玩,我们可以无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总是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总是嫌这嫌那的,有许多的不满,有许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觉得很惭愧。

以前,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的。一点都不懂的尊重他们,总认为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是现在,当我看了《安妮日记》后,我觉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现在,珍惜和平,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安妮的日记陪伴她走过了少女成长的几个年头,然后戛然而止,就像她的生命一般。

故事的开始,或许不是在6月14日的那个星期天——安妮得到这本日记的时候。而是从她出生开始,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开始。

当你——我亲爱的安妮,开始写这本日记时,你才13岁,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年纪,你开始变得成熟,却还有着小孩的童趣。在你的生活中,一切都那么轻松,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让你格外惊喜。

但好像有些人不想让你这么轻松地长大,他们抓捕同你一般的犹太人。一时间,犹太人四处逃窜。

你现在大概有些不自在,不自在地生活在密室里。你在这必须小心翼翼,却好像被人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开始反抗父母,或自诩自己为“神经病”。但你还是没有忘记学习,创造着内心世界的财富。“拥有勇气和真诚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这是少女内心的独白,却又是不幸之人死守的坚强。

我从来理解不了战争,它只会让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侵略战争的背后,是侵略者一方的贪婪,如果他真正拥有了什么的话,却失去了人性。希特勒的做法,大同小异罢了,他只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15岁生命,扼杀在纳粹的手下,更何况,不止这一个安妮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3

安妮的童年有着许多美好故事,但这样的生活持续不了多久。在安妮的日记本里,倾诉了她许多的心声。

身为犹太人的她,以及她的一家,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必须在衣服上绣黄色的六角星徽;不准开车,不准搭电车,必须缴出家里所有的自行车;晚上八点后不准出门,就连坐在自己家院子里也不行;只能在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到指定的商店买东西;不准进电影院、歌厅等娱乐场所;游泳池,网球场和其他运动场所也一概不能进;不得与基督教徒来往,并且只能进犹太学校……

我和她是花在两个不同时间的同龄女孩,她活在二战时期,那是个被没日没夜的战火包围的世界。而我活在一个和她完完全全不同的世界里,这是个别无限热情和无限的爱围裹的世界里……

我真得很幸福,活在一个这么光明的世界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只有和平。“世界大战”已经告一段落,美好迈入社会。这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美好的时代。也许我上辈子无辜的受到许多苦难,但现在的我很幸福,活在这个世上真好。

我真的很满足,活在一个这么公平的世界里,这里没有偏袒,没有不公平,只有无私。‘不公平的法制’已经过去了,和平迈入社会。这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一个和平的`时代。也许我上辈子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压迫,但现在的我很满足,活在这个世上真好。

当我受到身边人的关心和爱戴时,我觉得我好幸福;当我自由的穿梭在大街上时,我好满足。

安妮,我和你素未谋面,但从你的日记里,我感到你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从中我觉得我是多么的胆小,你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

没错,活在这个世上真好。

《安妮日记》读后感4

1942年—1944年——二战时期,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邪恶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是对于安妮这样一个活泼爱动的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异的邻居、每天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心情慌乱,这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或记者,可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多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安妮这样写道:“这场残酷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到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梦想。”读到此刻,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的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懂事的小女孩儿蜕变为一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一定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邪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民!

《安妮日记》读后感5

“走出去,到田野上,到大自然中和阳光下,在自己的内心和上帝那里寻找幸福。想着在你心中和你周围一再出现的美好事物,你就感到幸福了!”安妮总是这样微笑着说到。

安妮是谁?她怎么会拥有这么崇高、美丽的幸福感?她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这令我钦佩不已。而更令我佩服的是,安妮领悟到阳光和大自然美好的同时,自己正身处一个拥挤、狭隘、黑暗的密室。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这个以前过惯了小公主生活的女孩并没有不停地抱怨命运的不公和种族带来的灾难,而是在身体 ……此处隐藏2818个字……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在看《安妮日记》的时我会想,安妮如果不是生在那个时代,那么,还会有写这本书的安妮吗?或许,名字叫做安妮的人只会是一个被父母宠溺的幸福女孩,满足地过完一生,可能会做一名记者一位作家,抑或只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职员,但是不会在那个恶梦般的地方含恨而终的。

安妮将她的风华正茂献给了黑暗与恐惧,挥洒出了让人震撼的篇章,却是如杜鹃啼血,是用她的寂寞与生命在书写,所以,安妮,请你继续往前走吧,不要回头,因为我们幸福,快乐,喜欢胡思乱想,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每天千篇一律地过着有些枯燥却又无比自然亲切的生活。

安妮,你瘦弱的肩膀背负了那么多,却还没等二八年华的蜡烛点燃,理想与抱负、生命与亲情便轰然坍塌,是那么不堪一击,却又是那样的坚韧,即便是屠戮也难以消弭掉的沉重。

透过《安妮日记》我看到了她的笑容,我会永远记住她甜美、坚强的笑容!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在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时最珍贵的两年,之后就因为在希特勒上任主席时,就开始德国法西斯反犹太人运动的兴起,而躲起来,从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秘密的小屋里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因为为了避难,与外界失去联系,幸好在这家公司里有一个收音机,他们一家人天天只有听广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安妮对这个小屋充满了好奇,但过了一些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粗暴,任性,他觉得很不自由。

在他们住进这个小屋一个月后就又有一个被法西斯被迫的叫范登先生一家来到秘密小屋里,这样有热闹些,免不了争吵,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因为没有自由而让人产生一些情绪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她就以乐观,向上,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一切。而且希特勒也是屡屡战败。他想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但实际上可恶的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更加残害了犹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因有人告密他们的秘密小屋被发现,安妮和其他八个人被带走,死在纳粹的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战争的结束,把安妮的日记保存下来。

这本书记录了德国希特勒反犹太人,残忍的杀害太人,也展现了他对特殊环境中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自由的向往,也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的痛恨。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安妮日记,书的作者——安妮,同样是这场经历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将纳粹分子的暴力行为统统记录在日记本上,使后人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历史进程。同为犹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纳粹的不讲道理的行为[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她认为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运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个名叫“后屋”的地方,并在此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却是无辜受害的犹太人,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凭什么,凭什么纳粹可以随便剥夺犹太人的生命?凭什么犹太人就要忍受灭族的悲惨命运?可怜的'安妮虽揭示了恐怖的历史,但她并没有改变历史!我为此感到痛心: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遗憾了。回首想想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天天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竟忘了几百年前一个与我们年纪相仿的少女在为自己的明天发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继续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别人告了密,被抓到纳粹集中营里去。这种对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现在有几个学生会考虑这些。

安妮在日记里讲述了自己对人生,爱情的见解[抑或说成感悟],让我们重新解读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种种,读来让人获益匪浅。

朋友,读读安妮日记吧,相信你也会因此变得更成熟,言语更富有哲理!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的,本书的主人公叫安妮,她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犹太人,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特别憎恨犹太人,虽然这些犹太人对德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1942年的时候,还是大规模的逮捕犹太人,安妮为了躲避犹太人的绞杀,躲到了父亲小公司地下的库房,于是《安妮日记》就是记载了这个秘密小屋里的故事。我想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肯定会令人感叹。

读完《安妮日记》,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伤感,在文章开始看的时候,只是感觉希特勒的残暴,看到安妮一家在库房生活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怜悯,随着这个避难所人数的增加,就会从心里感觉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白天不敢出门,有时候库房还没有灯,男男女女在那样小的一个密闭空间,不仅生活不方便,而且他们所受的痛苦和折磨可想而知,因为他们还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只是为了活着。但是尽管如此,安妮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每一次都能自我鼓励,振奋起来,这也是我读《安妮日记》最敬佩的地方。

有人说《安妮日记》的读后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触,是啊,在如今经济发达的社会,一个13岁的孩童还什么都不懂,不仅有父母的疼爱,而且基本上要什么有什么,可是现在的孩子还是不知道满足,跟安妮相比,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因此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优美的环境,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这就是我读《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的一切鼓励了我。

安妮在1942年6月12日开始写日记,写的是关于他们藏在后屋的生活,我认为她很开朗,但是在1944年8月1日最后一篇日记里她却说:我的灵魂是一分为二的,这一方面具有我那放纵的乐观性情,我的这一面通常埋伏着,等着把我那更美,更纯洁,更深沉的另一面排挤掉。不错,没有人了解安妮的好的一面!

我很喜欢安妮说的这几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只要还有这些,只要还有这阳光,这无云的蓝天,只要我能看到这些,我就不会忧伤!”安妮的这几句话鼓舞了我,她是那么坚强,我很佩服她,在那样的`险境里,居然还能那么开朗!我觉得安妮日记比我以前看过的书更具有真实性,因为这本书不是编出来的。

我在看安妮日记的时候,总会把安妮所处的环境和自己比较,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安妮是在德国人的歧视下长大的,而我却是和平平等的社会下成长的。平时体育课上跑50×8总是坚持不下来,老跑1分58,别人的最高成绩是1分35,我很羡慕,自从开始看安妮日记,跟安妮的生活状况相比,我的生活活多好啊,安妮喜欢上学,可因为她是犹太人,后来上不了学,我却还能上学就有了自信心,上星期四体育课测试50×8我跑了1分47,我很兴奋,虽然这成绩对于别人来说,很小菜一碟,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我知道我出了这种成绩,是因为安妮有着的坚强精神,她那种精神打动了我。我很喜欢这本书!

《《安妮日记》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