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富含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因此,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
二、教学目标
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
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
1、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
2、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
3、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三、小结:
同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经过了一周,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一起来分享你的观察日记。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看:眼睛看到什么﹖
听:耳朵听到什么﹖
触: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
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观察日记。
3、作品展示,交流收获。
A、生上台,展示PPT,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朗读习作。
B、全班交流:XX同学的观察日记,你最欣赏什么?
C、生发言,师相机点拨。
D、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写作技巧。
4、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继续观察,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作文教学我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
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我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我在教学中借鉴了 “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
三、以学生习作为媒,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技巧。
通过学生习作PPT的展示,生动地再现了他观察、记录、完成习作的过程。同时从习作的字里行间,感受观察的细致,合理的联想更令人感动。为其他同学做了个很好的示范,此时,写作技巧再加以总结,学生下一步的习作修改便有章可循了。
文档为doc格式